政策赋能智慧社区建设 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其智能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民对社区服务多样化、智能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社区服务和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居民的需求了。因此,对于社区管理者而言,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实现社区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成为了时代发展的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智慧社区建设。为此,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智慧社区的发展和建设。202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谈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他指出,要发展社区养老、托幼、用餐、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
功能多样化,智慧社区广受青睐
国能国际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李林春总经理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智慧社区的概念,首先应该是囊括了社区安防、社区养老、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元素,能够给社区居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其次,智慧社区还应是一个服务与和谐并存的社区。居民在这个小区里能够享受到优质智慧社区的服务,更能感受到住户和物业和谐相处。住户通过物业的舒心服务收获更多幸福感,而物业通过贴心服务获取更好的利益回报。”
简而言之,智慧社区是指通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方式,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的模式。如今,智慧社区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究其原因,其具备的安全性、便利性是关键。
在便利性方面,一些落地的智慧社区中,已经配备的电子信息显示屏、装置便民缴费终端,使得居民可在社区上网学技术,社区将通过智能手机、微信等发布停水停电信息。其好处还远不止这些,居民还能享受到网上预定挂号服务,处理低保、退休等政府公共服务,甚至坐在家里应聘也逐渐得以实现。在安全性方面,居民可实时获知天气预警、应急场所、民防设备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此外,智慧社区被完备的监控视频覆盖,居民楼可视对讲设备,都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生活的安全系数,让人们居住地更安心、更舒心。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已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典型性的智慧社区。例如,西安市的骊山新家园,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目前西安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为齐全的新型城镇化社区。西安市临潼区骊山新家园智慧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骊山新家园智慧社区是西安市目前规模最大的新居民社区,综合配置水准处于西安市领先水平。骊山新家园智慧社区建设公共集成服务体系,以居民为中心的‘智慧临潼民生空间服务应用’,提高智慧临潼服务之窗、政务服务中心、政府服务热线等多渠道联动的集成服务能力。还可推动电子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使居民在社区、街道基层服务站点享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各种便民服务。”
正是得益于社区功能不断向智能化转变,具备了政务高效、服务方便、处理睿智的社区生活新优势,才使得人们对智慧社会建设如此青睐。
政策赋能,智慧社区稳健前行
诚然,智慧社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持续的过程。从2013年至2020年的7年时间里,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与智慧社区有关联的政策文件,不断引导智慧社区建设由智能化向数字化、智慧化的变迁。
在2013年,科技部印发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推广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服务领域广泛应用”。这也是我国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及智慧社区。
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文件首次对智慧社区的评价指标原则、总体框架及支撑平台等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对智慧社区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2014年也被业内视为智慧社区的元年。
2016年,民政部下发《全国民政标准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应着重开展社区信息化和智慧社区建设等标准研制,从国家层面引导智慧社区建立相关标准,进而实现规范化管理。
2020年,发改委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动物业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搭建智慧物业平台,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对接各类商业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这是国家层面首次把物管纳入扩内需的核心范畴,明确鼓励物管公司科技赋能,开展更多的社区增值服务。
同年12月,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加快线上线下生活服务的意见》,重点提出了“构建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数据”、“推进物业管理智能化”、“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等具体化意见。
随着一份份有关智慧社区建设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在物业管理中,物业管理部门不再局限于提供社区公共设施维修、保养以及社区综合监督、停车场管理和保洁等基本服务,已经实现了供水、电、燃气、电话等账单查询和代缴等智能服务。与此同时,在安防系统构建中,更是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通过整合社区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控制、楼宇对讲等子系统的动态感知数据,实现了社区人口管控、人车轨迹研判、异常警告处置、潜在风险预控等功能,为相关部门提供人口管理、案件侦查、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信息和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智慧社区服务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楼宇、家居,而是突破了这一物理空间的限制,不断向周边领域扩展。
多措并举,推动“智慧社区”全面发展
目前,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地区发展不平衡、智慧社区分布不均的现状仍然存在。例如,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其占据科学技术领先、高精尖人才聚集、城市居民思想开放等优势,智慧社区建设相对较快。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说,智慧社区建设则发展缓慢。因此,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动智能社区建设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
首先,需要明确,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熟练掌握管理、建设、技术等多种技能的高素质复合人才。但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讲,由于缺乏专门的人才培训机构,人才的输出数量本身就不充足,另外缺乏专门机构对在岗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得相关人才供不应求。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社区可定期召开智能化社区专项学习活动,让社区工作人员能熟悉操作智慧社区的软件,使其能够为居民提供精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开办相关的教育单位或者机构,给智慧社区建设提供专项人才资源,引进国外的相关人才,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鼓励高校开展专业学科招生工作,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其次,针对一些社区数据化能力薄弱,特别是一些老旧社区还未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一切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避免产生政策“一刀切”的问题。一方面,在基础硬件设施老旧的小区,政府应以加强小区治理硬件设施建设为主要工作方向;而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小区,政府应把整合开发信息资源、提高智慧服务质量作为主要建设工作。另一方面,针对一些不主动参与智慧治理的社区,政府可以从两个角度发力:一是针对社区工作人员而言,通过有效举措来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二是要以改变传统居民观念为目标,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刺激城市居民开展智慧社区治理。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红利的扶持之下,在各地有效举措推动之下,我国智慧社区建设必将稳步推进,居民生活也必将更幸福、更智慧、更文明、更安全、更和谐。(中国财经新闻网 李梦云)